昨天我還真的看了《依達的抉擇》~
覺得很可惜是我自己一個人看的。為什麼可惜呢?歐洲電影其中最主要特色是有很多不同層次詮釋的可能性,所以看完後絕對不用怕會聊不起來,只怕會吵架XD 雖然《依達》是一部波蘭電影,還得過很多獎,但在波蘭票房很差,連我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人看過,老公也沒陪我看(嗚嗚)所以有點可惜啦沒人可以跟我一起討論討論,因此我也不曉得我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確,請大家多多包容~我儘量不要透露太多劇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去己看一看(台灣有在販售喔)。
安娜是一名孤兒,從小住在修女院裡,即將要發終身願正式成為一位修女。在她要發誓前幾天,修道院的院長修女請安娜去找她從來沒見過的唯一位還活著的親戚見面,再回到修女院參加發誓禮儀。雖然安娜不想去,但院長認為這是必要的,因此安娜(第一次?)到都市去。找到了院長所提到的那位小姐才知道不但自己真正的名字不是安娜而是依達,而且是猶太人!她爸爸媽媽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被鄰居無緣無故地暗殺了。知道了自己真正身分的她決定跟阿姨一起找出她父母被埋葬的地點,同時發現世界的真面貌。
聽說導演為了飾演電影中的角色都找沒有演出經驗的素人,看了覺得很難以想像!他們的演技、黑白拍攝手法及以畫面來代替複雜的台詞,加起來整部電影給觀眾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真實感。說到台詞的部份,我沒有很認真去注意中文字幕,但看完後覺得波蘭語的簡約對白沒有一句是多餘的,每一個字都非常有意義,劇本實在是寫得太好了。
重點來了:《依達的抉擇》是在討論什麼呢?
其實我也不是很明白XD 但這並不代表電影不好看。反而我覺得在觀看的時候跟看完後消化裡面的內容有領悟到很多不同的感受。《依達》並不是一部容易詮釋的電影,發現在我的思考當中離開我的comfort zone越遠,得到的感觸越多,心情也會跟著沈重起來。
可能受到昨天錄的一集WTO的影響吧,我覺得《依達》所呈現的內容是在探討「罪」。跟據我自己按照劇情內所算出,電影描述的應該是1960年代。我想對波蘭那應該是一個很特別的時期,戰爭結束還不久,共產主義盛行。雖然常聽到一些在那些不仁慈環境出現偉大行為的故事,但實際上,戰爭及共產主義都嚴重傷害了波蘭人民的人性。在如此黑暗的時代,冒著生命危險的話,當時人的一切行為,到底該如何判斷?如果是換我們自己,會有什麼樣的生存策略?另外,如果有一個從未犯過罪、也未接觸「罪惡」生活的人,他會怎麼看待世上的一切邪惡,並且他從未接觸過的那一切罪惡是否可以真正棄絕?
很奇怪,這部電影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樸素,但深深地進入到心窩裡,越想越覺得心裡不安。不曉得各位的文化背景跟我不同會不會有些不一樣的感觸呢?